【生活中的粉体】一个碗里有多少种粉体?

   日期:2020-07-28     来源:建材之家    作者:13487573856    浏览:492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。先来看看碗(陶瓷)的历史一个碗里究竟有多少种粉体呢?碗是怎么来的?碗为什么能成型?陶瓷能成型主要依靠可塑性原料(粘土或黏土),细瓷坯料中黏土类原料的加入量为40%~60%黏土在陶瓷中像“胶水”一样把所有物质黏在一起,还像&l

装修指南|挑选瓷砖:细节不可忽略

推荐简介:在众多的装饰材料中,瓷砖无疑是最具清凉感的装饰材料了。炎炎夏日,赤足走在室内的瓷砖地面上,丝丝凉气就会顺着脚趾向上传递,将一身的燥热彻底瓦解。在卫生间里,瓷砖更以其防水、防滑,易清理的特点,获得了很多人的“宠爱”。而瓷砖丰富多彩的款式和花色,也为您的家居增添了不少色彩。  挑选釉面瓷砖,主要看其陶胎与釉面的处理。陶胎应尺寸规范、周边平整、厚薄均匀;同一规格的瓷砖厚度和尺寸相差应不超过2毫米。而......
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。



先来看看碗(陶瓷)的历史



一个碗里究竟有多少种粉体呢?

碗是怎么来的?



碗为什么能成型?

陶瓷能成型主要依靠可塑性原料(粘土或黏土),细瓷坯料中黏土类原料的加入量为40%~60%

黏土在陶瓷中像“胶水”一样把所有物质黏在一起,还像“润滑剂”一样保证陶瓷可变形。

黏土很软,碗为什么那么硬?

陶瓷中一般会添加石英来起到骨架作用,防止坯体软化变形。



选购指南





相关建材词条解释:

陶瓷

陶瓷[1]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。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-2000年(新石器时代)就发明了陶器。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、氮化物、硼化物和碳化物等。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、氧化铝、高岭土等。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,但可塑性较差。除了在食器、装饰的使用上,在科学、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。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。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,常温遇水可塑,微干可雕,全干可磨;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;烧至1230度则瓷化,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。其用法之弹性,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。[2]

黏土

粘土黏土(英语:clay),又作粘土,是颗粒非常小的(<2&micro;m)可塑的硅酸铝盐。除了铝外,黏土还包含少量镁、铁、钠、钾和钙,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。黏土一般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。但是有些成岩作用也会产生黏土。在这些过程中黏土的出现可以作为成岩作用进展的指示。黏土由多种水合硅酸盐和一定量的氧化铝、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组成,并含有石英、长石、云母及硫酸盐、硫化物、碳酸盐等杂质。粘土矿物的颗粒细小,常在胶体尺寸范围内,呈晶体或非晶体,大多数是片状,少数为管状、棒状。粘土矿物用水湿润后具有可塑性,在较小压力下可以变形并能长久保持原状,而且比表面积大,颗粒上带有负电性,因此有很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学活性,具有与其他阳离子交换的能力。一些粘土矿物的矿物有:高岭石:石脂:蒙脱石:蛭石:伊来石:水铝英石:

粉体

粉体是由许许多多小颗粒物质的集合体。其共同的特征是:具有许多不连续的面,比表面积大,由许多小颗粒物质组成。

广告
 
打赏
 
更多>文章标签:瓷砖 陶瓷 ;相关产品:
更多>同类智控头条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更多...
点击排行更多...
智控微商圈内事更多...
最新视频更多...
推荐产品更多...
建材风水 | 木板之家 | 电工之家 | 壁纸之家 | 净化之家 | 安防之家 | 水暖之家 | 洁具之家 | 窗帘头条 | 家饰之窗 | 老姚之家 | 灯饰之家 | 电气之家 | 全景头条 | 陶瓷之家 | 照明之家 | 防水之家 | 防盗之家 | 博一建材 | 区快洞察 | 郑州建材 | 驻马店建材 | 周口建材 | 信阳建材 | 商丘建材 | 南阳建材 | 三门峡建材 | 漯河建材 | 许昌建材 | 濮阳建材 | 焦作建材 | 新乡建材 | 鹤壁建材 | 安阳建材 | 平顶山建材 | 洛阳建材 | 开封建材 | 武汉建材 | 神农架建材 | 天门建材 |
建材 | 720全景 | 企业之家 | 移动社区 |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RSS订阅 | sitemap |
(c)2015-2017 BO-YI.COM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
Powered by 智控链